500元/小时
300元/小时
200元/小时
- 教育下一代各国不同 韩国孩子追星日本孩子自立
- 类型:亲子关系 发布时间:2013/2/21 浏览:1455
日本对孩子的教育强调自立和责任感。
韩国专家认为孩子追星是一种自然现象
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举行理事会议,与会代表愤怒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分子和各国反动派残杀、毒害儿童的罪行。为了保障世界各国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会议决定将每年的6月1日定为“国际儿童节”。
在此以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就有儿童节。比如英国规定每年的7月14日为儿童节;美国规定5月1日为儿童节;我国也曾经规定4月4日为中国儿童节……“国际儿童节”确立后,世界各国纷纷废除原来的儿童节,统一改为“六一国际儿童节”。我国政府1949年12月宣布,以“六一国际儿童节”代替原来的“四四儿童节”。
今天又逢“六一国际儿童节”,我们谨以一组稿件献给节日中的孩子们!
A 德国重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
德国人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非常重视家庭在塑造儿童性格的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十分关注父母言传身教对儿童健康成长的影响。
说到家庭教育的作用,德国大诗人、剧作家歌德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歌德的成才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家庭的早期教育。歌德两三岁时,父亲就抱他到郊外野游,让歌德观察自然,培养他的观察能力。三四岁时,父亲教他唱歌、背歌谣、讲童话故事,并有意让他在众人面前讲演,培养他的口语能力。这些有意识的教育使歌德从小就乐观向上、勤于思索和善于学习。歌德8岁时能用法语、德语、英语、意大利语、拉丁语和希腊语阅读各种书籍,14岁写剧本,25岁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写成了闻名于欧洲的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
歌德成才的“名人效应”在很多德国父母心中留下了很深的烙印,因此许多家长都坚信良好的家庭教育,将是孩子早期智力发展的关键。
在德国,所有孩子在上完4年小学后,老师将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向有关家长建议,其孩子应该上哪一类中学,这就是德国特有的所谓“10岁定终身”的中学教育体制。在很多德国父母看来,传统的教育体制对于未成年的孩子来说有些近乎残酷,因此家长为了避免孩子由于教育体制带来的等级观念,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平等心理和相应的不安全因素,他们不得不寄希望于通过家庭教育打消孩子们心中对于上学的恐惧心理。
据介绍,德国的中小学校一般都是半日制,只有上午上课,学生下午的活动由家长自管,这也迫使许多家长,主要是母亲不得不半天工作,下午回家管孩子;而且德国教师在学校没有个人的书桌,都是在家备课,这也迫使家庭教育在德国孩子的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德国一位教育专家曾指出,如果将一个家庭在孩子身上的所有投资以“1”为计算单位,那么父母就应将其中的50%投资在家庭教育上。
一位名叫奥古斯都的父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有一个5岁大的儿子,他的亲身体会是父母对孩子的启蒙,最重要的不是去告诉他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因为他们的实践太少,有些要求对他们来说难以理解;而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是用自己的言行对他们加以影响。(黄 刚)
B 美国小学注重培养创造性
在一个讨论中美学生对比的论坛上,一位叫琳达的母亲,讲述了一段自己家庭的真实故事。琳达大儿子的中小学教育可以说是“玩过来的”,虽然琳达曾强迫他学习,但收效甚微。他对于学校的课程兴趣索然,成绩一般。但对于自己动手“制造”一些东西却乐此不疲,包括自己组装电脑和收音机。但进入大学后,情况完全变了。琳达的儿子对微积分和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像鸭子喜欢水一样”,并最终获得了电子工程专业的博士学位。目前,他为美国政府的战斗机和导弹设计无线电控制系统。
儿子对此的解释是,大学以前的学校一直强调记忆一些东西,但他并不擅长,他擅长的是“思考”。而琳达女士也非常庆幸自己没有“强迫儿子加强记忆而扼杀了他的思考能力”。培养思考能力,也就是创造力,这正是美国教育的独特之处。记者近日在弗吉尼亚州阿灵顿郡的“阿灵顿科学教育学校”了解了这种独特。
阿灵顿科学教育学校的特色和强项就是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首先是“合作式”授课方式,鼓励“不同答案”。在这里,老师鼓励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思维,鼓励学生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即使在数学教学方面,如果学生确实计算错误,老师也会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找到正确答案,而不是直接指出“你错了”。
其次是强调学生自己的动手能力。学校每周三组织“科学城市”活动,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到学校的课堂或者实验室做各种简单的科学实验。在学校教室走廊上,挂满了学生自己的作品,有各种图画、关于书本内容的讨论、人体结构图、乐器工作原理、利用可回收废品制作的手工艺品等等,各有各的创意。
第三是激发学生的兴趣,避免填鸭式教育。在科技学校,学生的兴趣是老师们最关心的问题。通常,学校老师通过电话、电子邮件以及家长会与学生家长随时保持联系,讨论学生的兴趣点、优点和缺点,以便根据学生的情况随时调整学生的课程。
在课堂上,学校通过各种精巧的教学用具、精心设计的教课程序吸引学生。老师在讲授知识的时候,并不直接向学生灌输和要求学生记忆,而是通过一些特殊的程序吸引学生自己去发现。这种授课方式,使学生对于所学知识大部分都有浓厚的兴趣,因此学校的课堂秩序一般都非常好。(刘 伟)
C 日本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在日本,无论是旅游的时候,还是平时在马路上、公园里,都会看到孩子们(即使是正在蹒跚学步的孩子)自己拎个小包。日本的父母之所以这么做,就是要让孩子从小就习惯自己的东西自己拿。哪怕背包只是象征性的,哪怕是空包,但对孩子来说,背起它,就是一份对自己的责任。孩子从小就懂得“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的道理。
日本的学校门口见不到“家长止步”的警示牌,上学放学时也见不到一个学生家长,只有学生们三五成群地背着大书包在人行道上行走。许多日本学生的家距离学校很远,每天都要背着重重的书包,或骑自行车或坐电车、地铁,有的还要步行很长时间才能到学校。
对日本家长不开车或骑车接送孩子上学的现象,神奈川县立横滨平沼高中的教师杉本静夫这样解释:“接送孩子上学这种事情在日本是不可想象的,因为这样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和自立能力。”
随着日本经济的高度发展,国民生活条件日益优越,同时也减少了下一代磨练意志的机会。日本教育界为了弥补这方面缺陷,有意识地给孩子提供机会,培养孩子们的自立和责任感。杉本老师说:“现在日本的独生子女也多了起来,家长也比从前更娇惯孩子,但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和不给他人添麻烦依然是基本的教育准则。”
在学校,放学后的扫除和课间餐的发放都由学生们轮流完成。除了授课以外,老师大多数时候只对班级活动提供参考意见,主要都交给学生自己来做,培养学生们树立自己班级的事情自己做的思想。
此外,放学后的一些活动对于培养孩子自立精神和责任感也有很大影响。比方说打篮球,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责任感得到了加强。
除了学校教育以外,大部分日本的父母要求孩子做家务劳动,包括吃饭前帮忙做饭、让孩子自己整理房间、让孩子自己买东西等等。尤其是孩子上了大学以后,家长只为孩子提供学费,生活费得由孩子自己打工赚取。
对此,家长们解释说:“这样做是为了让孩子从小知道生活的艰辛,这样,他长大后才能知道怎样把握自己,才能在社会上站住脚。”(王颖颖)
D 韩国孩子爱追星
在韩国,羡慕和喜欢明星的人不在少数,特别是少年儿童追星现象非常普遍。2006年12月,韩国一家专门调查机构对520名中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希望将来成为演艺明星的占5.2%,排在教师、公务员、公司职员之后的第四位。
应如何看待韩国青少年追星现象,韩国青少年心理问题专家、心理学博士李荣善女士说,崇拜明星是青少年时期出现的一种自然现象,随着青春期的结束追星也会慢慢变得理性化,人们对此不必大惊小怪。
据韩国青少年研究机构组织的一项调查,该国不同年龄段学生对明星的狂热程度显现出很大的差异。初中生的追星比较盲目,不需要任何理由;但高中生喜欢明星一般都有一些理由,比如某个明星歌唱得好或者演技不错等。但对大学生来讲,评价明星就比较理性了,追星的狂热程度也随之而大幅下降。
至于青少年喜欢追星的原因,李荣善分析说,这主要是受电视和网络等媒体的影响,以及被社会上存在的良莠不齐的诸多演艺明星培训公司误导。另外,青少年进入青春期后,开始对异性感兴趣、一般都将明星当成自己的“梦中情人”。也有一些青少年羡慕明星的“超群能力”,自己也想将来成为跟明星一样受人尊敬的能人。
李荣善说,人们应该对孩子的追星现象进行客观分析和研究,向正确地方向引导他们。她不主张父母和老师强制性地制止孩子的追星行为,认为父母和老师应该努力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跟他们一起分享喜怒哀乐,帮助他们顺利地度过青春期。但她同时指出,虽然追星是青少年时期普遍存在的现象,但少数学生追星达到疯狂地步,影响了学业及正常生活。对这类青少年,人们应该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观察他们是否存在心理疾病,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目前,韩国青少年相谈院和分布在全国16个郡市的136家青少年相谈中心免费向这些学生和家长提供心理咨询。(金锦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