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元/小时
300元/小时
200元/小时
- 从马航的“终结”来解释死亡
- 类型:青少年心理 发布时间:2014/4/16 17:25:12 浏览:3606
自从马航事件发生后,作为每一个中国人,不管是马航事件的家属还是在任何一名中国人,那份期盼的心,对于马航亲人回归的期盼从来没有停止过!悲痛的是,在十几个国家经历了无数天的搜救后,马来西亚还是宣布飞机“终结”于南印度洋。每个中国人对于马航的期待慢慢变成了对马航死者的祝福。这些中国人中很多的小朋友对马航的消失充满了对死亡的恐惧。据悉,此次航班上154名中国乘客中,有三名婴幼儿。
马航失踪的239人中,很多都是为人父,为人母的,有那么多的孩子在等待着他们的爸爸妈妈回来,却杳无音讯,那我们该怎样对孩子说亲人的离世?怎样避免心灵上最大的伤害?
“死亡”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
很多孩子无法理解死亡,而突发的事件,大的从马航事件,亲人去世,小的的到小动物的去世、花草的死亡。如果家长不能正确引导孩子面对死亡,孩子就有可能害怕死亡。
心理专家称:4—6岁的孩子对死亡的思考是人生里面第一个阶段。5岁开始孩子特别恐惧死亡,可能还会说出很多担心的话,如“妈妈你不能死哦,你死了宝宝怎么办啊”等等。
这样的现象父母不必担心,这时候孩子开始觉察到死亡是一件重要的事,父母可以用童话故事的方式解释给孩子,等到孩子大了,有了对生命的思考时,自然会明白死亡的意义。
如果孩子已经恐惧死亡,家长怎么办呢?
有专家提出可以让孩子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生命,花鸟植物等,了解死亡是生命中的一个过程,就像花开花落一样。任何生命都会成长,由年幼到死去,让孩子感到在死的恐惧的同时还有生的快乐,但是不要试图做任何解释,死是一个什么东西。
很多的孩子会问“妈妈,爷爷死了,他会去哪里了?”
在中国很多的家长会觉得“不吉利”因此会回避这样的问题,或者将其坚决的将此教育拒之于门外。使得孩子失去了对死亡的认识机会。而在西方社会,人们更愿意说人不是死了,而是去了天堂。这样的引导方式现在被更多的中国父母所接受。“他去了天堂”,这种说法更温情。家长其实可以更深入一些的告诉孩子亲人去了天堂在做什么。比如有人会照顾他,陪着他,和他一起聊天等等。让孩子祝福亲人,并接受自己现在的生活。
而在美国,“死亡教育”被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在幼儿园、中小学中普遍的实施。而在家庭教育中,孩子提出对于死亡的问题,家长也会坦诚而简明的告诉孩子。学校教育中,让孩子坦诚的面对死亡,并且把它作为情感教育的一部分。或者让重症监护人来学校上一堂生动的“死亡课”;或者带领孩子到临终服务的场所,为那些即将离世的人送去鲜花,拥抱握手祝福,微笑着目送他们告别人世。
所以,面对死亡任何一个生命都不能回避它的真实性。我们可以体验恐惧、悲伤、失去的痛苦情绪,对于孩子家长要做的就是正面的引导孩子接受死亡,接受各种情绪,那么孩子自然会对死亡充满敬畏,而不是恐惧!
邵阳兰子心理咨询电话:0739-5291213
上一篇: 下一篇:学生在校不合群的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