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元/小时
300元/小时
200元/小时
- 自贬:灵魂之病
- 类型:自我探索 发布时间:2013/2/11 23:23:13 浏览:1423
你是否以为你的家庭“一定”没有问题呢?你是否知道许多家庭的规则具有伤害性和羞辱性,有的甚至可以称得上是“灵魂杀手”呢?你这样想过吗?——孩子对父母的看法是父母教出来的,而且,孩子会依照父母对待自己的方式来对待自己。你已经发现心灵被扼杀是今日世界最根本的问题,也是家庭最大的危机了吗?你是不是应该试着这样去做:尽管我们无法根据现在的感受去修正自己的童年,但是,我们可以做到让下一代不再在会伤人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呀!
20世纪中叶的晚些时候,过去的35年以来,几代人的不懈探索终于让我们对家庭第一次有了深刻而全面透彻的了解。现在我们对于家庭塑造人生的力量更为清醒了,发现家庭对于个人的影响力远远大于我们的想象,甚至有的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成年以后所有行为都可以在他幼年时期的家庭环境中寻找到答案。
我们也已经了解到,父母的教育方式无疑是我们的家庭规则之一,也就是父母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抚养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在自己父母的教育方式下长大的,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孩子。孩子的性格和命运便与教育方式这一家庭规则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孩子是每一种文化里最重要的自然资产,世界前途有赖于每个孩子的成长,也就是有赖于每个家庭的家庭规则。但是现在,我们的家庭已出现子一个危机,这个危机不仅仅是父母教育子女的方法问题,也不仅仅是子女的性格命运问题,而且是关于文化发展和世界前途问题。
自贬:灵魂之病
我认为有许多家庭规则是具有伤害性及羞辱性的。它们破坏孩子人格的内在完整性,从而带来自贬之心。根据高夫曼所著《羞耻心》一书中的定义:“自贬是一种灵魂之病,是自己对自己产生最尖锐的痛苦之感。它或许出现在我们受到羞辱而呈现层弱之时,或是在挑战失败之时。自贬的心情是一种内心的伤痛,它将我们与别人陋离开来。”
高夫曼认为自贬的的心态否定完整的人性,是许多心理困扰的根源。诸如:忧郁症、孤僻、自我怀疑、偏执、强迫性行为、精神分裂、完美主义、自卑、自恋、边缘性人格等等,皆有自贬的心态作崇其中。它是灵魂的杀手,一旦人的自贬已经内化成功,生命便会渐渐被一种心理上的麻木凌迟处死。自贬基本上是一种自我否定,它铸成于我们早期与人相处的原始经验,尤其是青少年时期的家庭环境,并由此影响我们生活中的各种人际关系。
自贬心态和健康的羞愧
“自贬之心”和“健康的羞愧”是不同的。健康的羞愧是“我做错了”,而自贬是“我是个有问题的人”;健康的羞愧是“我犯了一个错误”,而自贬是“我本身就是一个错误”;健康的羞愧是“我的行为不太好”,而自贬的态度是“我不好”,两者之间大不相同。
我们教育子女的方式,在过去150年中没有多大的改变,反观社会上节节高升的离婚率、青少年问题、毒品滥用、近亲乱伦、饮食无度以及身体虐待等,一再显示着问题的严重性。我认为这些现象在告诉我们,旧有的养育方式已经不适用于现代社会了,为人父母者是到了解寻求新的养育方式的时候了。
遗弃导致自贬
有的父母在教养孩子时,基本上是用各种遗弃的方法来控制他们,而孩子从中学到的只能是自贬。父母遗弃孩子的方式大都表现在:
1. 放弃抚育孩子。
2. 以不妥当的情绪示范来教导孩子如何表达情感。
3. 对于孩子情绪的表达漠不关心。
4. 不满足孩子发展中的依赖需求。
5. 对孩子施以身体、情绪、精神以及性方面的虐待。
6. 利用孩子来满足父母自身的依赖需求。
7. 利用孩子来维持名挽救婚姻。
8. 父母企图对外界隐瞒或否认他们见不得人的秘密,以致孩子为了平衡家庭而奋力保密。
9. 不去陪伴、关心及指引孩子。
10. 父母自己的行为不端,使孩子在别人面前蒙羞。
儿童期的孩子对父母关怀的需求是永远不会满足的。没有任何一 个5岁的孩子能够独立离家去自创前途。通常孩子要到15岁以后才会有离开家庭及父母的欲望,在这之前,他们一直都需要父母的照顾。
然而父母的遗弃扭转了大自然的秩序,违背了孩子的成长规律,孩子不但得不到关怀,而且必须要去照顾父母,他们变得孤独和疏离,因为他们失支了每个孩子都该享有的珍贵、独特的童年。父母的遗弃也因而造成孩子自贬、自卑的内心。遗憾的是,由于父母的自私,孩子被遗弃的现象有增无减。
假我的出现
一旦内心有了自贬的声音,面对自己便成为一种痛苦的体验。基于补偿和逃避的心理,人会创造出一个虚假的自我,以便让自己生存下去。这便是“假我”的出现。
“假我”的功用是可以保护自己不去面对真实自我的痛苦及内心的寂寞。在伪装多年之后,个人的真我将变得麻木,再也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假我所带来的危机,远超乎人的想象,因为许多为人父母者,内心也隐藏着自贬的心态,不敢面对真正的自我,而且他们也曾被自己的父母遗弃过。
成千上万的人看似成人,说话及衣着都是成人,但事实上都只是“大”孩子。这些表面长大、而内心不成熟的人管理着我们的学校、教堂,甚至政府,而且他们也都一个个成了家。这些不成熟的人所教养的孩子,将来也会成为不成熟的成人,从而构成了今日家庭的危机,进而构成我们整个社会的危机。
家庭规则
许多教养孩子的规则得到宗教及学校系统的肯定与支持,所以变得有些神圣不可侵犯,以至于质疑这些规则仿佛是一种冒犯,这就是问题的严重性所在。
在安徒生著名童话《皇帝的新装》中,人民被迫忽视皇帝没有穿衣服的事实。今天家庭的问题也有如房子着火般的严重性,但没有人被允许去正视它。大家共同否认问题,以便遵守我们的文化中特有的“不多话”的老规矩。这个“不多话”的规矩深植于教养子女的法则中,例如:孩子有耳无嘴、小孩子要毫无异议地听话,发出异议就是不乖。这些小孩长大之后,仍遵守着上述规则,在他们心中藏着那个“听话”的小孩,会继续把这和睦规则传给第二代、第三代、甚至第四代。唯唯诺诺的人们便这样一代又一代地不断产生。
最糟的是这些“神圣”规则中,有一条是“不可对规则质疑”,甚至不能讨论它们,因为连讨论也是对父母的不敬。
现在,我们没有选择的余地,必须打破禁忌,运用家庭系统的新知识,来重新评估我们的家庭规则,否则危机是难以解除的。我们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重新审视那些残酷的家庭规则,对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以解决我们的强迫性行为。因为现代人众多的强迫性上瘾的生活方式,正是源于自贬以及自贬之后伴随而至的孤单心理麻木。当我们自贬时,有如灵魂之杯破了个油——儿时欲望未得满足的我们,仿佛似一个无法装满的灵魂之杯,这种缺憾无法补偿,因为我们永远也无法叫童年重新来过,不管我们如何努力都是没有用的。多少次,我们努力想装满灵魂之杯,而那个破洞依然存在。
人在自贬之后产生无法自主的强迫性行为,像是时代的黑死病,让我们不由自主地想要更多的钱、性、食物、毒品、财产、享乐和兴奋,就如同无休无止地怀孕。永远到不了产期。这些无休止又不永不厌倦的做法,会令自己和他人都爱不了。
我们的问题出现在每天的生活里,包括我们吃什么、喝什么、怎样工作、怎样睡觉、如何拥有亲密关系、如何享受快感、怎么玩、怎么崇拜上帝……这些事情经常会让许多人忙到无暇去感觉自己的伤心和忧愁。然而,我们心灵上的破洞和强迫性行为都指向一个失落的城市——心灵深处——在那儿,有一个孩子在废墟之中。
我们知道,对于儿时的家庭环境我们是无能为力的,我们无法根据现在的感受去修正我们的童年,破了洞的灵魂亦很难去修补。
我们唯一的办法是,以我们的或者别人的痛苦感受为鉴戒,赶快改革我们那些压抑人性的所谓家庭规则,挽救纯洁的童年,让下一代不再在伤人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邵阳兰子心理咨询电话:0739-5291213
下一篇:不怕走向失败就是坚定的走向成功